
蚌埠站
蚌埠站又稱蚌埠火車站,位于中國安徽省蚌埠市,是隸屬于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管轄的一等站,建于1909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蚌埠站
- 外文名:Bengbu Railway Station
- 車站等級:一等站
- 所屬地區:中國安徽省蚌埠市
- 區域管理: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
- 站臺規模:4臺8線(截至2019年2月)
- 主要線路:京滬鐵路、水蚌鐵路
- 車站地址:安徽省蚌埠市龍子湖區淮河路
- 始建日期:1909年
歷史沿革

蚌埠站位于京滬鐵路線上,地處安徽省蚌埠市,瀕臨淮河,是我國京滬鐵路運輸和水運的樞紐,皖北地區物資集散地,辦理客貨運業務。站址在安徽省蚌埠市淮河路,郵政編碼233000。始建于1909年。離北京站979公里,離上海站484公里,隸屬上海鐵路局管轄,現為一等站??瓦\:辦理旅客乘降;行李、包裹託運。貨運:辦理整車、零擔、貨柜貨物發到;辦理整車貨物承運前保管;不辦理整車爆炸品及整車一級氧化劑發到。
蚌埠火車站營運之初,只是幾間磚瓦平房和大席棚。建站通車初期,每周僅試運行兩趟旅客列車,客運量很少。由于它處在南段徐州至浦口之間,無論南來北往的火車,按那時的車速,當晚只能到達蚌埠,車頭需在此添煤加水,旅客下車在此住宿,于是,蚌埠又成了津浦鐵路的重要"宿站"。
解放后隨著國民經濟發展,客貨運量不斷增加,1953年旅客傳送人數已達55萬余人次,貨物傳送達36萬余噸,設施經多次擴建亦得到改善。1953-1958年間,先后新建旅客候車室,用水泥等材料改造旅客站臺。1954年該站站線由原來的6條增加至7條,并延長了股道長度。1987年完成旅客傳送量409萬人、中轉換乘123萬人,比解放初期增長10倍;貨物到達和傳送量292萬多噸,比解放前增長15倍。1995年,該站有股道24條,總長為35635米,其中到發線9條,調車線4條,其它用途線11條。另有貨物線11條,專用線22條。1995年日均接發旅客列車108列,最大旅客集結量6000人,日辦理行包3600余件,年旅客傳送量359.5萬人,貨物傳送量84.04萬噸,旅客到達量431.1萬人,貨物到達量101.9萬噸。
蚌埠火車站營運之初,只是幾間磚瓦平房和大席棚。建站通車初期,每周僅試運行兩趟旅客列車,客運量很少。由于它處在南段徐州至浦口之間,無論南來北往的火車,按那時的車速,當晚只能到達蚌埠,車頭需在此添煤加水,旅客下車在此住宿,于是,蚌埠又成了津浦鐵路的重要"宿站"。
解放后隨著國民經濟發展,客貨運量不斷增加,1953年旅客傳送人數已達55萬余人次,貨物傳送達36萬余噸,設施經多次擴建亦得到改善。1953-1958年間,先后新建旅客候車室,用水泥等材料改造旅客站臺。1954年該站站線由原來的6條增加至7條,并延長了股道長度。1987年完成旅客傳送量409萬人、中轉換乘123萬人,比解放初期增長10倍;貨物到達和傳送量292萬多噸,比解放前增長15倍。1995年,該站有股道24條,總長為35635米,其中到發線9條,調車線4條,其它用途線11條。另有貨物線11條,專用線22條。1995年日均接發旅客列車108列,最大旅客集結量6000人,日辦理行包3600余件,年旅客傳送量359.5萬人,貨物傳送量84.04萬噸,旅客到達量431.1萬人,貨物到達量101.9萬噸。
京滬鐵路、水蚌鐵路、淮海鐵路、京滬高速鐵路(蚌埠南站)、京臺高速鐵路(蚌埠南站)均在此交匯。
地理位置
離北京站979公里,離上海站484公里。
業務範圍
客運:辦理旅客乘降;行李、包裹託運。
貨運:辦理整車、零擔、貨柜貨物發到;辦理整車貨物承運前保管;不辦理整車爆炸品及整車一級氧化劑發到。
站場規模
2010年8月份,蚌埠火車站啟動了無柱雨棚建設工程,以鋼結構大跨度無柱雨棚代替現有的水泥雨棚。新雨棚長485米,寬81.77米,投影面積38399平方米,高度也由老雨棚的五六米加高至10多米,空間更加寬敞。
同時還將在站臺上新建一座天橋用于引導乘車客流,并保留現有的地下通道用于疏導到站客流。站臺也將由水泥地面升級為花崗巖地面。地面將全部加高,與車門齊平以方便旅客登車。
安檢安全
根據鐵路部門和鐵路局要求,蚌埠站的售票廳將設定安檢儀器,并啟動安檢程式。此后,旅客除進站乘車需要在大門處持自身身份證件安檢進入以外,到火車站售票大廳買車票也須進行安檢,以防止管制刀具易燃易爆等危險品攜帶進入售票廳和乘客列車。
為了加強火車站安保力量,蚌埠火車站進站大廳也將啟動安檢程式,所有旅客購票需要先過安檢。蚌埠站廣場有警察值崗特警巡邏已保證所有人員安全和良好的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