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夜行》后東野圭吾對當代社會與家庭嚴厲的拷問,挑戰人倫道德底線的突破之作! 從小說到同名電影,均在日本引起轟動。就算尸體不見了,我們的靈魂也無法離開這湖畔!為了孩子的入學考試,四個家庭來到湖邊別墅進行考前集訓。丈夫的情人尾隨而至,卻在深夜遇害。妻子坦白:“是我殺的?!闭煞虼蛩銏缶幚?,但鄰居們竭力幫助妻子隱瞞罪行,在眾人的勸說下丈夫終于加入了毀尸滅跡的行列,然而冷靜下來他才意識到這一切非常不合情理。當真相被揭開之時,他卻已無法掙脫……
「湖畔」讀書筆記2500字 第(1)篇
最容易忽略的點才是真實
東野圭吾的《湖畔》第二遍結束了,記得第一次看的時候,對于結尾其實是很震驚的,因為很意外。第二遍看,由于間隔時間較長,情節倒是有模糊印象,對于兇手是誰不記得了,只知道是個孩子,是誰,卻絲毫想不起來。所以再次看的時候,對于結局沒有如此多的震驚與期待,只是比較更加注重作者所埋伏的鋪墊了。
東野圭吾的書,如果看得多的話,就會有一種“總是感覺自己一直處在云里霧里的模糊感”,我一度猜不出兇手是誰,例如《白馬山莊殺人事件》。如果是知道兇手是誰,我不會知道知道他的動機為何,例如《犯罪嫌疑人X的獻身》,直到看到最后才對“獻身”這兩字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但是《湖畔》這本書,由于看過一遍,所以第二次的時候,會對于作者隱藏的線索會更加格外注意。例如,津久見老師要離開別墅時,他的拖鞋少了一只;章太畫了一幅關于車子朝向的畫;文中對于孩子與家人的對話描寫的不多,但是卻沒有一句廢話,有的是作為障眼法,就是為了蒙蔽讀者的眼睛,但是真正的動機卻是隱藏在其中。
故事是這樣開始的,為了讓自己的孩子考上有名的私立初中,四對夫婦和他們的孩子們以及孩子的老師津久見一起到姬神湖邊的避暑別墅進行升學考試前的集訓。一個四對夫婦,除了并木夫婦,其他三對夫婦都認為,為了孩子出人頭地,殘酷的考前學習是必要的,但是只有美菜子的丈夫并木俊介反對父母隨意地去鋪墊孩子的成長道路,這樣的行為讓俊介感到不快。
在這期間,俊介的下屬高階英里子,以俊介忘記了某樣東西而為他送過來為由也來到了避暑別。事實上,因為俊介和美菜子的關系一直不太好,所以高階英里子也是他的情人。
在高階英里子出事之前,就有兩團迷霧,吸引著我讀下去。一個是俊介來到這里是為了調查一件事情,由于高階英里子以前在偵探社工作過,所以就請她調查美菜子。另一個是美菜子和其他三對夫婦也在對俊介隱瞞一些事情,并且貫穿了全局。所以這樣的布局會讓我有興趣讀下去。轉折點發生在高階英里子突然的死亡。
當天夜里,因為有事離開別墅區,后來又突然回來的俊介發現了倒在他們夫婦房間的英里子的尸體。妻子美菜子向他坦白是她殺死了英里子。因為英里子逼迫她與俊介分開,并以章太作為威脅,激動之下,她不知不覺將英里子打死了。一開始,俊介讓美菜子去自首,但是在場的其他家長卻對此極為反對,他們主張將這件事當作沒有發上過。最后在他們堅持不懈的勸說下,俊介親在把英里子沉入了姬神湖中。
其實,當我看到這里的時候,感覺為什么那些家長們要極力主張把這件事當作沒有發生過嗎。這可是殺人罪,第一反應肯定會是置身事外呢,而不是極力去幫助他們消滅尸體。這一點就為以后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支點,隱藏在背后的原因才是真正的動力。
前半部分,主要是圍繞把尸體沉入姬神湖以后,所做的一系列的如何讓尸體不被發現的事情。讓讀者隨著他們的一舉一動來窺探這件事情的方向。到后半部分的時候,東野奎吾拋出了一條魚兒,那就是坂崎君子對俊介所說的話“這里的人都不正?!???〗槠鋵嵲谶@幾位家長幫助美菜子來處理這件事情的時候,就很困惑,究竟什么原因讓他們可以如此團結。他感覺到高階英里子的死,并不是如此簡單。但是呢,拋出這條魚只是一個障眼法,是一條明線??墒?,人就是一個奇怪的動物,偏偏會跟著這條明顯走,因為沒有其他的線索可尋,這就是作者布局的高明之處。
那個暗線其實一直都存在,那就是孩子們的話語和行為,里面描寫的很簡明扼要,令人感覺只是一帶而過的談笑風生,無關緊要??墒?,這卻是最為重要的部分。我們最容易忽略掉的就是那些不起眼的地方。我沒有對這本書的人性進行批判,因為這本書附帶了兩個解說,剖析的非常深刻,喜歡的可以看看這本書。
湖畔,會讓多少人的靈魂在不安中茍活著,他們永遠都會如坐針氈。
「湖畔」讀書筆記2500字 第(2)篇
湖畔這部小說應該反襯的是社會形態的特殊特征,那就是父母對孩子教育的迫切希翼以及無私的愛。
這是一個類似于小說套中套式的情景類悲劇,雖然謎團很多,但不難發現,作者從一開始目的就很清晰,從俊介與美菜子的情感起底就成為最主要的情節復雜的伏筆,即使俊介沒有情人,美菜子因為兒子的原因,內心也會對兒子不能得到后父的愛心有不甘。然后一切就那么開始了……
給兒子找補習班,遇見其余三個家庭也是同樣目的,很快因為孩子的原因與他們打成一片。遇見負“責任”的老師,然后告訴他們怎樣才能更好的上一所好的中學,即使不能保證100%,然后在老師的牽線下,與負責招生的中學領導接觸,送錢,出賣肉體。比較有意思的是,在這一環節,“多數孩子的母親們為了孩子學業居然能付出肉體的代價,而孩子的父親們可能是知道的?!蔽矣X得可能這與日本的社會現象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這樣的環境要是放在中國,那后續的那些迷霧般的事件到可以省下了……
而高階英里子的出現及非正常死亡,從根本上反映了日本社會家庭倫理矛盾的現實。滕間這一角色把這一倫理引到了極致,作為一個推理類型能力很強的人,他一步步把關于英里子的死亡做成一個在他看來是無懈可擊的局,只是因為那四分之一的自家孩子成為殺人犯的可能,他們經過一番掙扎之后,最終還是替孩子們承擔下殺人的原罪,而這種承擔,卻是不以承擔法律責任的前提下悄悄開展的,我們說父母是孩子們的山和河,在這里可見一斑。
這個局能最終進化是因為俊介在文中的特殊情況,與妻子的感情不和,然后是情人和妻子兩種對立的人物出現在同一種環境中,這就勢必造成一些想象中非常自然的矛盾,而對主人公俊介來說,這是難以啟齒的。在藤間的想象中,把兇手當成俊介的妻子美菜子是最合理不過,因為情殺,因為里子調查中得知的一些秘密等,作案里理由是充分的。
就像舞臺情景劇的模式,情節的發覺總是逐漸深入的,當主角跳出這一環節中,會發現許多漏洞百出的事情,首先,最讓他無法理解的是大家的心太一致了,由此讓他懷疑到藤間的身上,他發現這個人太神秘了,而且從極力維護自己的妻子的言行上感覺他與自己的妻子有不為人知的秘密,后來發現這種不為人知的秘密不僅僅和他妻子有關,感覺和關谷夫婦也有,直到坂崎的異常使俊介明白,他們是為同一個殺人犯遮掩著什么,而這殺人犯一定不會是自己的妻子,但他怎么也聯系不到和他們都利益密切的人,這個殺人犯到底是誰?即使內心中漸漸的看到真相,他也無法相信。
在這種煎熬中,他曾懷疑過老師,結果發現不知道實情的老師知道美菜子已經死亡的事實,但是他否認了殺害里子。這時候結果應該清晰起來了,而大家也在俊介的娓娓道來的推理中情緒低迷,并最終有藤間道出了實情,但是結局卻又進入了一個謎語,這就是他們的孩子都有可能是殺害美菜子的兇手,但他們不能確定,所以他們也不能冒險,所以一起犯險保護孩子。
文章最后主人公的行為發生戲劇性變化的還是源自俊介與美菜子的孩子章太身上,章太因為知道父親有腰疼的毛病,所以在一次不經意為父親抖掉身上的蟲子的時候,悄悄的量好了父親的背部尺寸,在父親的車駕駛位上為父親按上了自己親手制作的按摩腰部的小東西。這使主人公俊介的心理發生了轉變,本來知道真相后的他準備報警,即使妻子拿著剪刀有威脅意味,他也沒有動搖這個決定,但是孩子的心里傳遞的質樸他無法忽視,這讓他想到如果章太是殺人犯的后果,所以最終,他還是放棄了。
最后我們可能猜測,其實作者在文中設定的殺人犯是不存在的,但必須要有一個假定的情節,所以大家都默許了,這就有了一個人是自私的思考,正是這種自私的表現,體現了他們的無私和空前團結……